企業社會責任|聚積科技

CLOSE

以維護環境安全衛生為責任

因應國際環保趨勢及客戶需求的綠色浪潮,聚積科技以維護環境安全衛生為責任,致力於設計低毒害、低碳、低耗能之綠色產品,承諾遵循環安衛相關規定,以提升綠色競爭力並掌握全球商機。聚積的綠色產品政策適用於所有與產品相關的活動,從公司內部設計階段延伸至外部供應商的採購、製造與運輸階段,將綠色概念推廣與落實至整體價值鏈中。  

綠色產品政策:
(1)法令遵循及其他要求:
 符合環安衛法規及客戶提出之禁用物質規定,並遵守國際環保法規,降低對環境的危害。

(2)綠色產品選購與發展:
 採購環保標章產品以及經環保署認定符合再生材質、可回收、低污染或省能源條件的產品的比例。全程導入綠色供應鏈,以發展/使用低污染之原物料。

(3)致力朝向綠色創新與產品設計

(4)節能推廣與減廢實施:
 更換節能型LED燈具,推動減廢、回收及有效利用之計畫如回收紙、自備餐具等。​

每個階段皆以PDCA的管理循環進行專案計畫、執行、檢核與行動,確保各階段符合政策規範與達成目標。此外,使員工了解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也是政策的環節之一,透過教育訓練的安排與持續的宣導溝通,將綠色概念融入於日常工作中,進而激發出綠色創新產品。

 本公司為IC專業設計公司,主要從事積體電路設計銷售業務,公司內部並無製程與生產之作業,屬低污染與低風險產業,排放源僅來自空調與辦公室照明,故不適用ISO14001或類似之環境管理系統驗證。公司長期以來致力於環境保護工作以期望能兼顧企業成長與生態保育之政策,本公司產品已100%符合歐盟有害物質限用指令(EU RoHS)及歐盟化學物質登錄與管制法令(EU REACH & EICC-CFSI_CMRT)要求。

 

節能減碳、溫室氣體減量、減少用水或其他廢棄物管理政策之未來量化管理目標

節能減碳及溫室氣體減量 本公司主要的能源消耗以電力為主,排放源主要來自空調/辦公照明/及生產機台,因此在節能的方面,雇用合格能源管理員,在能源使用分析中查出重大耗能處,規劃執行相關能源管理與節約能源工作,並透過持續的監控系統及生產單位自主管理,使生產單位的電力消耗日益降低,達到能源的有效利用。

1. 生產機台使用採集中生產原則

  (1) 以較高效率的產能先排產,以節約電力消耗。

  (2) 採用最佳生產方式,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2. 辦公室節能政策

  (1) 下班後分區關閉電源,夜間關閉照明及空調。

  (2) 持續進行簽核表單電子化,降低紙張使用。

  (3) 廠區照明更換節能燈管,年省下60~70%的照明電費支出。

  (4) 大樓停車場採本公司智能調光照明方案,年省下60~70%的照明電費支出。

3. 企業溫室氣體的減量計畫

  (1) 平鎮廠目前為保持產能,持續精進節能措施。112年藉由實際巡檢調整設定空調系統,約比111年節能20萬度的電力。113年藉由嚴控產能並集中無塵室設備,比112年節能10萬度的電力,比112年減少9.5%。

  (2) 新竹本部大樓的空調系統,導入套監控系統與能管系統,空調用電部分可節約2~3%的電力。

  (3) 計畫性汰換高耗能設備(如舊型空壓機)及優化無塵室空調運轉機制以降低能耗。

  (4) 降低電腦機房空調耗能,導入散熱設施管理自動化,減少過度降溫及備援設備排班不當的能源浪費。

4. 過去兩年溫室氣體排放量、用水量及廢棄物總重量  

項目

2023年 2024年 備註說明
溫室氣體排放量 960.26公噸CO2e 862.49公噸CO2e 主要係公司持續推動減碳措施及人員減少所致
範疇一 61.93公噸CO2e 8.79公噸CO2e
範疇二 898.33公噸CO2e 813.70公噸CO2e
溫室氣體排放密集度 0.5173公噸CO2e/百萬元 0.4813公噸CO2e/百萬元
用水量 10,177度 8,888度 係公司持續推動節水措施及人員減少所致
用水密集度 5.4832度/百萬元 4.9598度/百萬元
廢棄物總重量 4.572公噸 2.853公噸 報廢IC及生產相關原物料產生
有害 1.725公噸 1.871公噸
非有害 2.837公噸 0.982公噸
廢棄物密集度 0.0025公噸/百萬元 0.0016公噸/百萬元

 

5. 主要機台節能效果

機台種類 功能 原方式 節能方式 節省電量
回焊爐 晶粒和電路板熔接 24小時開機需求生產 集中生產用電 約0.3萬度
空調系統 維持無塵室溫濕度 原系統設定 調整設定各項參數 約5萬度
變頻空家設備 提供設備高壓空氣 非變頻 降低壓損及閥控開關管理 約1萬度

 

水資源管理:

本公司為IC設計公司,製造皆委由晶圓代工廠及封裝廠,僅平鎮廠進行Mini/Micro LED模組的製程開發,對於水資源的管理,購買防治汙染及節能功能設備並採用內循環過濾系統,生產線透過汙水的處理及回收再利用,減少99.9%用水,達到水資源的最佳使用,生產機台用水每月約僅僅只用1度到2度自來水即可達到機台設備生產的需求,其耗水量低,故未訂定減量標準。

 

核心要素 TCFD建議露項目 執行情形
治理

董事會與管理階層對於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
之監督及治理

董事會為公司氣候風險治理最高單位。自111年成立溫室氣體盤查委員會及113年永續發展委員會後,定期盤點氣候風險與機會並向董事會報告,持續強化永續治理與應變能力。。
策略 氣候風險與機會如何影響企業之業務、策略及
財務(短期、中期、長期)
公司依 ISO 14064-1 盤查結果評估氣候風險與機會,並設定短中長期策略。短期聚焦法規遵循與低碳產品開發;中期導入認證及技術以因應碳政策;長期優化營運與供應鏈效率,邁向 139 年淨零碳排目標。
極端氣候事件及轉型行動對財務之影響

氣候變遷可能透過極端氣候與轉型行動影響公司營運與財務。極端氣候事件可能造成供應鏈中斷、出貨延遲與營收減少,並增加保險及營運成本。轉型風險則來自低碳技術導入、客戶碳揭露要求與再生能源政策,公司持續研發低功耗晶片、導入碳盤查及能源管理體系,並提前規劃以降低政策與市場變化帶來的財務衝擊。

風險管理

氣候風險之辨識、評估及管理流程如何整合
於整體風險管理制度

永續發展委員會統籌公司氣候變遷風險與機會之辨識、評估與管理,並依公司既有風險管理流程,於TCFD架構下定期召開會議檢視重大議題。公司將氣候變遷納入整體風險管理機制,制定相關管控策略與行動方案,並以電力使用量、溫室氣體排放量及營運中斷天數等指標作為氣候風險評估依據。

若使用情境分析評估面對氣候變遷風險之韌性,
應說明所使用之情境、參數、假設、分析因子
及主要財務影響

參照國際能源總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所公布的1.5℃情景,模擬分析未來的氣候變遷的影響,並據此制定科學基礎溫室氣體減量目標(SBT)與預估未來減碳量,作為營運策略調整之參考。
本公司以111年為基準年,估算聚積科技減碳比例。為達到139年NDCs 溫室氣體減量目標,針對溫室氣體產出佔比較大之範疇二進行節電管理。

若有因應管理氣候相關風險之轉型計畫,說明該
計畫內容,及用於辨識及管理實體風險及轉型風
險之指標與目標

公司依業務特性辨識實體與轉型氣候風險,並以情境分析方式評估營運韌性與財務影響。
針對實體風險,已建立緊急應變機制、第二供應商備援計畫及線上作業模式,以確保營運不中斷。
針對轉型風險,公司推動節能減碳與綠能政策,導入綠色供應鏈與低污染原物料,並落實節能管理、減廢及綠色採購,以降低氣候衝擊與營運風險。

指標與目標 若使用內部碳定價作為規劃工具,應說明價格制
定基礎

以113年碳排量為862.49公噸CO2-e預估徵收碳費約新台幣25.8747萬元(碳費以NTD300元 /每噸二氧化碳當量預估)。
本公司目前未使用內部碳定價作為規劃工具。

若有設定氣候相關目標,應說明所涵蓋之活動、
溫室氣體排放範疇、規劃期程,每年達成進度等
資訊  
公司致力於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從營運、產品與供應鏈推動低碳轉型。主要行動包括:採用環保包材、研發節能晶片、推動零件回收、建構綠色供應鏈並揭露碳排資訊。
排放範疇涵蓋範疇一(直接排放)與範疇二(間接排放),主要能源為電力。公司聘任能源管理員分析耗能熱點並推動節能措施。
目標規劃為:短期(5年內)減碳5%、中期取得ISO 14064-1認證、長期於139年達成淨零排放,以持續提升能源效率與環境永續。

溫室氣體盤查及確信情形與減量目標、策略及具
體行動計畫

公司依 ISO 14064-1 規範自112年起每年進行溫室氣體盤查,113年度範疇一排放為 48.79 公噸 CO₂e、範疇二為 813.70 公噸 CO₂e,主要能源來源為電力。未來將擴大盤查範圍至子公司,提升資訊揭露完整性。
公司持續推動節能減碳行動,包括使用節能照明與環保設備、推廣節水措施及汰換省水器材,並落實紙張減量與電子簽核,以提升能源效率並降低營運碳排放。